找到相关内容1591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宴坐寂不动,大千入毫发-唐人宴坐诗析论

    )即止息精神的动乱,便心光集中一处;「观」(Vipasyana)即观照实理,活用正智。止属于空门,真如门,缘无为的真如而远离诸相;观属于有门、生灭门,缘有为的事相而发达智解。真止真观则入三昧(...般守意经》云:「数息为遮意,相随为敛,止为定义,观为离意,还为一意,净为守意。」《修行道经》则合之为四事:「一谓数息,二谓相随,谓止观,四谓还净。」由安般能入诸胜地,观照,能发无漏智,所以又有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2073060.html
  • “北京大学座谈会”问答纪录

    行住坐卧保持那种心态,那种很特殊的心态,古人没办法说明,只说“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!”借用经典的一句话,人若见性之后,会逐渐升起一种未曾有的新体验,那就是“如幻,弹指超无学。”比方说大白天,大家围着...  “北京大学座谈会”问答纪录   ~一九九一年五月三日讲于北京  目 录  一、魔是用错误来折磨自己  二、人的价值、作用永远不会改变  、耕云先生个人的经历  四、自我膨胀是烦恼的来源  五...

    耕云先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4973464.html
  • 论初期佛教“识”之概念及其特点

    Psychological Ethics),[82]显示此两者在佛学领域中的密切关系。此外,佛教之所以谈止观,重视禅定(或/samadhi)及内观(vipacyana)等之修证工夫,其背后都有浓厚的伦理或道德...的过程中,留住影象由“心”统集,因此“心”是种种的积集与统一。如此,以“识”为中心,前后关联到“心”与“意”两者,一为六识所引生的,另一是六识所从生的,者间不间断流出又流回。而在这者中,印顺法师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3873532.html
  • 于君方:《伪经》与观音信仰(1)

    婆罗羯帝  从闻思修 入  镇海潮音 应人间世  随有希求 必护如意 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本师阿弥陀佛  南无观世音菩萨  白衣观世音菩萨  前印.后印.降魔印.心印.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97 页  提要 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,除了经典的有系统的汉译以外,大  量的「疑伪」经典也从六朝以后不断...

    于君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83173943.html
  • 佛教偈颂——中国诗歌的奇葩

    慧六波罗。  未度有情令得度,已度之者使成佛。  假令供养恒沙圣,不如坚勇求正觉。  愿当安住,恒放光明照一切。  感得广大清净居,殊胜庄严无等伦。  轮回诸趣众生类,速生我刹受安乐。  常运...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宝珠修法窍诀;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之伏藏法)  皈依:  纳么 从今乃至菩提果,如海诸部坛城主,  上师金刚萨垛前,吾以深解信皈依。(念遍)  发心:  一切等空诸有情,为得安慰竟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274534.html
  • 《破除邪说论》——索达吉堪布

    都是在哪一本藏密论典中看到过这种说法,也不知究竟是哪一位藏密大德被萧先生发现“执取”过这种观点。 若将不生不灭理解成常见外道之见解的话,则《王经》中的说法就大可怀疑了:“无罪具十力佛陀,尔时宣说...样,除此以外,当然还应具备一定的戒、定、慧及闻、思、修之基础,否则他也不可能如理如法进行讲辩著等活动。这其中,辩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遣除怀疑、增上定解的手段,但恶口谩骂似的“辩论”则毫无疑问不在正常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2276320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闭关专修者而制。汉佛教界素食之制,乃梁武帝敕定,并非佛制。早晚课诵、过午不食、初夜后夜坐禅,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,佛陀为在家人所说的各种经中,都不见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课诵、过午不食、初夜后夜...自己安逸快活为生活目标,对西方物质生活方式垂涎尺,无能者向父母索取以供自己享用,有能耐者不择手段捞钱、找门路出国,其所追求者不出满足佛学所说五欲的范围。这种低层次的人生理想,自古以来即遭东西方许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观世音菩萨——圣严法师

    、思、修入。初于闻中,入流亡所;所入既寂,动静二相,了然不生。如是渐增,闻所闻尽;尽闻不住,觉所觉空;空觉极圆,空所空灭;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。忽然超越,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:一者、上合...,必须身口意业齐修,修学者必须师师传承,师弟亲授,修行时必须供养、作观等仪轨坛场,而且不是短时能够成办。显法则不拘形式,不限时,不择师资,只要持之以恒,必有效验。所以本文仅将人人可修的观音显法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0676350.html
  • 四圣谛

    初禅至灭尽定,禅定时的用心不外两种情况: ①、止():即入定,心一境性,并非不起念,而是心念保持在单一之定境中。 ②、观(毗婆舍那):于定中起智慧,用佛法观察实相。修“止”能暂伏烦恼,但不能除去烦恼...修学。这是指出世间的因,我们应该学习、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,努力不懈修行,最后就可解脱生死。 〖一、苦圣谛〗 苦既是逼恼的意思。众生经常被无常所患累、所逼恼,所以说是苦。苦相可分为苦以及八苦;苦果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976359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易读版——原经文

    !非是畴昔,善根轻尠。惟愿如来,大慈发明,此诸物象,与此见精,元是何物?于其中间,无是、非是。” 佛告文殊及诸大众:“十方如来及大菩萨,于其自住中,见与见缘,并所想相,如虚空华,本无所有。此见及...今日当须次第而解,六结同体,结不同时,则结解时,云何同除?” 佛言:“六根解除,亦复如是。此根初解,先得人空;空性圆明,成法解脱,解脱法已,俱空不生。是名菩萨,从,得无生忍。 ” 【圆通方便】 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2576366.html